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盛洋科技:产量逐年萎缩 子公司曾直排酸雾废气

更新时间: 2023-11-20 来源:新闻动态

  中国网财经6月27日讯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公司基本信息表显示,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洋科技”)已处于初审状态,进入IPO的冲刺阶段。

  中国网财经记者查阅盛洋科技环评报告发现,其存在IPO公司中极其罕见的“负成长”现象,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产量逐年萎缩,两家子公司产能利用率低;公司在环保核查中还暴露出众多问题,其中子公司上虞盛洋存在直接排放酸雾废气、工业危废在厂内暂存时间过长以及暂存场所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环评报告中“上虞盛洋生产中产生的酸洗废液一般两年更换一次,2009年至今还没再次更换”的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联系了盛洋科技证券投资部以及参与制作该环评报告的浙江省环科院工程师鲁奕良,双方均表示上虞盛洋09年由于工艺改进进行了酸洗废液一次性更换,并且由于实际产量未达产能,故其酸洗废液更换期可高于两年,不存在超期未更换问题。

  此外,该公司所处的电线电缆行业目前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无序等诸多问题,而盛洋科技作为一家外贸型企业,还需面对欧美经济危机造成外需不足以及人民币升值压缩出口的巨大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盛洋科技前身为浙江盛洋电缆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2010年9月,浙江盛洋电缆有限公司改为股份制企业,成立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6888万元,总资产30711.3万元,净资产9632.7万元,主营业务为同轴电缆、电子线家全资子公司叶脉通用、盛洋通信,以及一家控股子公司香港富泽世。

  环评报告显示,盛洋科技在环保核查期内呈现出拟IPO公司中极其罕见的“负成长”现象,公司基本的产品实际产量呈现年年在下降趋势。除自身产品产量萎缩外,盛洋科技子公司叶脉通和另外一家子公司上虞盛洋还存在产能利用率低的状况。

  盛洋科技自身基本的产品为同轴电缆,设计产能为22万KM/年,公司在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0.2万KM、18.9万KM和16.1万KM,2011年1至9月产量为14.0万KM,同轴电缆的实际产量在逐年下降。

  叶脉通用基本的产品之一的通讯电缆年产能为35万KM,公司在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0.5万KM、26.6万KM、22.8万KM,2011年前三季度产量仅为12万KM。除此之外,叶脉通讯另一基本的产品网络线万KM,但是网络线的实际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在2008年至2010年间,其实际产量分别为2.02万KM、1.6万KM、1.8万KM,产能利用率仅有一成多。虽然在2011年前三季度产量有所增长,为3.28万KM,但产能利用率也不到三成。

  而根据环评报告,盛洋科技本次拟发行股票230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约3.77亿元,主要是用于“叶脉通用3G及4G移动通信用50欧姆RF射频同轴电缆生产线项目”和“叶脉通用千兆/万兆以太网用6A及7类数据缆生产线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盛洋科技为何还要募资扩产。即使公司成功上市,那么上市后在募投项目短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公司如何保证业绩成长,拿什么来回报投资者呢?

  资料还显示,盛洋科技另一家子公司上虞盛洋的基本的产品为镀铜铁丝,其产能为年产3000吨,而公司在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实际产量分别为901.5吨、1036吨、1727吨,2011年前三季度产量为1277吨,同样也存在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环评报告数据显示,盛洋科技及其子公司环保核查中暴露众多问题,三家公司都会存在“排污不规范”的问题,随后三公司在2010年至2011年间完成了多项整改。

  盛洋科技子公司上虞盛洋暴露的问题多达13条之多。该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酸洗槽、主镀槽挥发的酸雾,包括硫酸雾和盐酸雾。酸雾经收集后进入废气处理装置,用碱液喷淋吸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该公司2008、2009年酸雾废气未进行收集,而是直接无组织排放。废气处理装置直到2010年环保核查整改中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报告还显示,该公司曾经存在工业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时间过长以及暂存场所不规范的问题。

  此外,报告中提到:“上虞盛洋生产中产生的酸洗废液一般两年更换一次,更换下来的废液逐量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该公司的酸洗废液2009年更换过一次,更换量约2吨。2009年至今还没再次更换。”

  记者就“上虞盛洋的酸洗废液为何至今未再更换”的问题联系了盛洋科技,其证券投资部工作人员解释道:“上虞盛洋2009年更换酸洗废液主要是由于工艺改良需要而进行得一次性更换。酸洗液一般2年更换一次,是按照年产3000吨的产量进行测算,实际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公司产量未达到设计产能,故更换时间可高于2年。”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盛洋科技环保报告课题组成员鲁奕良工程师,他表示,上虞盛洋酸洗废液自2009年因工艺改进一次性更换后,截止2012年1月未再更换。此前,报告中提到的两年一更换是按照产能计算,09年上虞盛洋酸洗废液更换后,实际产量未达产能,故企业可根据际生产情况做更换,不存在酸洗废液超期未更换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缆行业发展迅速,电线电缆厂家如同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了解,目前中国的线多家,但因过度粗放式发展,产能严重超过标准,质量低劣,行业发展安全受到威胁。

  产能严重超过标准,市场之间的竞争无序。线缆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这与线缆技术、生产方式的同质化有着密切联系。线缆企业盲目跟风扩大产能,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投资,加剧恶性竞争,中低端产能严重超过标准,而高端产品的市场却供不应求。

  原材料成本压缩行业利润。据悉,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80%以上,其主要成本支出集中在铜和铝两大金属。鉴于这个行业弱势的定价权,通常原材料价格每上涨5%,则产品的毛利则减少4%。美国电线电缆行业原材料占总成本仅有69%,日本则更低,达到了70%左右。随市场上铜价和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大上涨,电线电缆招投标价格又相对过低,若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和国标生产,严格执行工艺,势必要大幅亏损。

  欧美经济危机和人民币走强压缩出口规模。和中国传统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类似,电线电缆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按照国标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在过去一段时间长期依赖出口,主要供应欧美国家及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但是随着欧美经济危机持续不断和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线缆出口业面临重创。

  盛洋科技作为一家外贸型企业,其大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盛洋科技除了需要面对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竞争非常激烈外,还要承受欧美经济危机造成的外需不足以及人民币升值造成竞争力减弱的巨大压力。

返回:技术方案